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>>园内新闻>>新闻详情


幼小衔接,我们在行动——社会准备篇
阅读数:79 作者:福一幼儿园 发布时间:2022-06-15
-幼小衔接宣传月-
社会准备篇
-福一幼儿园大班年段-
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》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,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,提出身心准备、生活准备、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。
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,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。社会准备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,也是儿童能否完全融入小学生活的前提。从幼儿园到小学,学生的学习环境、教师、朋友、行为规范和角色期待等各种因素发生转变。对于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们,要做好哪些入学方面的社会准备呢?
交往合作
具体表现:
1.能和同伴友好相处,乐于结交新朋友。
2.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,遇到困难互帮互助,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。
3.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。
教育建议:
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、认识新老师,逐步适应小学的人际关系。
1.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。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、成人交往,认识新伙伴。如:组织跨班级、跨年龄的游戏活动,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,丰富交往经验。
2.丰富幼儿分工合作的经验。提供材料、创设条件,引导和支持幼儿合作开展活动,体验合作的重要性。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,当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,学习协商解决问题,达成一致。同伴遇到困难时,鼓励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遇到冲突时,指导幼儿尝试用协商、交换、轮流、合作等方法解决,不争抢,不欺负同伴。
3.营造宽容接纳的师幼交往氛围。用尊重、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流,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不用对错简单评价,肯定积极想法,满足合理需求。
据了解,在入学前期,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、同伴、老师会产生焦虑感。出现入校适应不良的现象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帮助幼儿尽快熟悉老师、认识新朋友,顺利融入小学生活。就以上问题,孩子之间引发了一场关于“如何认识新朋友”的讨论:
我不想去小学,我舍不得老师和小朋友。
我们可以认识新的好朋友啊。
可是去了小学我都不认识他们该怎么办?
我在楼下玩的时候,经常会有不认识的小朋友,一起玩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了!
可是我不敢和他们打招呼
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认识新朋友吗?
秋潼: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吃蛋糕。
你瞧,只要踏出第一步,我们就是好朋友!
渐渐地,越来越多小朋友认识了不同的新朋友,并纷纷将自己的喜悦带回幼儿园,乐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“交友秘笈”,感受着交往带来的快乐。
具体表现 :
1.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,能向家长清晰地转述并主动去做。
2.能自觉、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。
教育建议:
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,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,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。
1.强化任务意识。大班下学期,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,如:准备明天要带的玩具材料和学习用品、每天自己整理小书包等,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。
2.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。成人要创造条件,通过持续性的任务安排,鼓励、支持幼儿独立完成任务。教师不宜将任务直接布置给家长。
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,能增强幼儿责任心、独立性,使其各项能力得到发展,这也是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。那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小任务?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些小任务呢?
小朋友的图书又没有整理好,我都找不到想看的书了。
好乱哦!

老师,美工区的材料都没有收到。
有的小朋友用完笔都不盖笔盖,笔都没有水了。
就一日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,小朋友进行了一次讨论: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?可以怎么解决?
我们看到谁做得不对可以提醒他。
可以帮他一起整理。
也可以告诉老师。
可以找小朋友帮忙。
那可以怎么管理呢?
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区域,每次收收材料之后要在检查一下。
我知道了,假如我选择了美工区,等收材料的时候我要再检查一下,看看有没有乱放的物品,有的话我就放回去。
在阅读区里要把那些破损的书籍修补好。
嗯嗯,这样好。这样别的小朋友就不用看破书了。
经过讨论,我们决定推选小小管理员,每周根据管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投票,评选“最佳管理员。”
今天的桌面好呀,污物盘都没有人收拾。
只有我做值日生,其他小朋友都不做。
叶子都枯萎了。
书包都是乱放的,书包带都在外面。
沐涵:”今天我值日生,我负责毛巾和污物盘的收拾。
亦翔:“我是值日生管理员,我负责监督值日生做好每一项小任务。
予宸:”我是书包管理员,我负责检查好每一项小任务。
立涵:我是植物管理员,我负责给植物浇水和除草,记录它的成长。
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幼儿的“投诉”,这些真实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日常小事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宝贵机会。我们通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不断提高幼儿任务意识,感受责任与成就感。
热爱集体
具体表现 :
1.喜爱自己的班级和幼儿园。
2.愿意为集体出主意、想办法、做事情。
3.初步形成爱家乡、爱祖国的情感。
教育建议:
对集体的热爱有助于幼儿适应班级和学校的环境,初步建立对集体、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1.培养集体荣誉感。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,创造条件和机会,鼓励、支持幼儿为班级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定计划、做准备并积极参与。
2.激发爱家乡、爱祖国的情感。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爱家乡、爱祖国的教育。
良好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。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逐渐增强,但对于什么是”集体“并不理解。游戏是幼儿学习地重要途径,通过游戏活动,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、理解”集体“这一抽象概念。
一场”状况频出的足球赛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:
为什么他们人比我们多?
很多小朋友都犯规用手来拿球。
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比赛变得公平呢?
我们要一起制定比赛规则。
每个小朋友都需要遵守规则才行。
我们要分成不同的队伍,每个队伍人数一样多才公平。
楚和:“
不能总抢球,所有人堆在一起。”
胖咪:“
我们分成不同的队伍,每队人数要一样,这样才公平。”
昊昊:“
嘘..小声点,我们要从这里踢到那里......
在游戏过程中,孩子们自主制定了规则,自主组队,在提出解决办法的同时,能够认真倾听和接受别人不一样的意见。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感受到什么叫做集体,理解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获得胜利,体验集体荣誉带来的喜悦。
提高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,培养幼儿任务意识、集体意识,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新环境,助力幼儿从社会性发展方面更好地完成幼小过渡,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祭奠坚定地基础。
虞永平教授提出:“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,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。”幼小衔接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过程。少一些幼小衔接的坡度,多一些幼小衔接的温度。让我们耐心地陪伴孩子感受、尝试、成长,做好这些准备,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愉快地进入小学,自信地面对小学生活。但只关注“身心准备”、“生活准备”、”社会准备“三方面远远不够的,还有什么呢?诚邀家长们共同关注我们公众号内容。